Ellen Design

成长中的设计师,希望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锻炼对于艺术、科技、设计的感知力。

钢管舞入门

断断续续学了快九个月的钢管舞,从一开始充满好奇,到后来每隔几天不跳就觉得很手痒,钢管舞正式成为我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兴趣爱好之一。

很多人提起钢管舞,都会和‘夜店’‘脱衣舞’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钢管舞早就淡化了很多色情元素,被越来越多得看成是一种正规的体育运动。美好的舞姿不仅需臂力和核心的力量,也需要身体的柔韧性和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是一种将体能训练和creative expression完美结合到一起的运动。
img

找工作记

2018年上半年基本都花在找工作和招人上。总结下来,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招人,都是体力活。两边都特别费嘴皮时间和精力。好处在于,短时间内接触到了大量行业中人,也就培养出了一种对设计师的敏感度。

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和一个做过一些设计工作和设计实习的IT从业者的气质真的不一样。现在的设计职业教育项目实在太多,培养出来很多用过程的完善去掩盖内容的空洞的设计师。尤其是一些new grad的作品集,流程和步骤都写的非常清晰完善,但是具体到最终成品,却常常有各种各样的漏洞。

漏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些漏洞的存在。

我觉得一个UX设计师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是thoughtfulness。这意味着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设计师要be aware of自己做的每个设计决定 (make intentional decision),然后经过权衡,寻找出一种当前环境中的最优解。

网上已经有很多分享如何做好简历作品集的教程,在这里我想分享的是几个真正对我的面试过程起到了帮助的小策略。

When Nietzche Wept

当尼采哭泣

读完这本书,大脑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经常在生活中遇到一件事,就忍不住开始思考书中类似的情节。针针见血。很多我大脑中没有成行的世界观,关于人生的四大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和意义,这本书里都顺着情节的展开,有着相当精彩且让人有共鸣的回应。

亚龙在这本书里,变身成十九世纪著名的医学家布雷尔医生,以帮助尼采治疗绝望的名义,和尼采展开了一场场思辨人性的对话,最后在尼采的帮助下实现了自我拯救。探索精神世界,需要极大的勇气。能被认识到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能被认识到的欲望与真实的欲望之间,有着瀑布般的断档。即使鼓足勇气纵身一跃,如果着陆不当,也可能误入歧途。

书中的布雷尔医生睿智优秀,一个典型的功成名就的中年人,私下却饱受对女病人的情欲之苦,并且充满了对衰老的恐惧。就如同一场典型的中年危机,既不是希望无限的青年时代,也不是年华已逝的老年期。中年,一个不上不下的年龄段,放眼望去,前面所有的路都是下坡路,再往回看,却发现自己在过去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身不由己的决定。布雷尔本想以此作为诱饵,通过获取尼采的信任,帮助尼采也进行同样程度的自我暴露,然而却在阐述的过程中,假戏真做,开始一点点享受尼采对他精神世界的引领,一步步深入地剖析自己的内心,并且和自己进行和解。

Burning Man

一场巨型的行为艺术

从BM 归来的几天里,内心一直处于一种巨大的震撼中。难以想象人类世界里,还有这样一个如此美好自由极致的村落存在。

原来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渴望真善美的天使,有着如此强烈的情绪,迫切地渴望与人建立深度的连接。原来人可以活得这样自由自在,真实不做作,还如此有趣生动。

开心就是开心,难过就是难过,幸福就是幸福,哭泣就是哭泣。每种情绪都是如此自然而纯粹的表达。极端恶劣的环境和天真自由的艺术品给了人性一个最自然的出口。人们在日出派对上举着火把跳舞,在火人燃烧时尖叫,在路边拥抱亲吻,在神庙前写下对至亲的思念。

在这八天里,七万人从四面八方过来,建造起这个沙漠之城。有人为了性,有人为了药,有人为了爱,有人为了艺术。不同的人来到这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体验。然而在最后两天,巨大的木人和通天的神庙连同一些其他的艺术装置被燃烧殆尽,大家带着自己的物品离开,一切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存在过,又毫无痕迹,就如同一个关于生命的隐喻。

img

论摄影

最近能给我带来快感的东西,一是真诚地和朋友聊天,二是看别人思维的刀如何一点点切割这个世界,揭露一些接近本质的东西。《论摄影》就是这样一种恰到好处的切割。

它无意讨论摄影的流行性,摄影的技术与发展,如何阅读一张好照片;而更像是把摄影变成一种社会行为,讨论这种行为以及行为的成果——影像——当下的角色。

摄影作为一项大众活动,既有娱乐性,又有艺术性。相对于绘画,摄影对于前期的技术要求又少、柯达公司的诞生让一切进入傻瓜模式——你只需要按下一个键,剩下的交给专业人士。即使到现在,也很难评价一个灵光一闪的摄影习作是否就一定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构思已久所呈现的摄影来得更有价值。摄影可以来自一种与对象之间松散的合作,可以来自于对对象忠实地记录,也可以来自于对对象精确地控制,而这三者并没有本质的高下之别。

摄影帮助你了解这个世界,同时又和世界隔开。摄影带来经验的民主化,却不提供真正的经验和有力观点(除非是照片旁边大段的说明文字)。那些认为从摄影中了解世界的人,其实无非是通过照片填补了大脑中空白的画面,从而强化了某个观点或者情感。恰到好处的苦难与战争的画面,能够唤起良知。就如所有的视觉作品一样,大剂量地摄取带来的永远都是一种远离和麻木。

就在我们以为自己开始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了解到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正在发生的事件,人类真正可以更为真实地记录历史时,我们的认知也开始陷入摄影的霸权之下——隐藏什么,揭示什么,感知什么,通通是掌镜的人说了算。

直到我们掌握主动,去拍摄,去创造。

摄影成为我们参与世界的一种手段,然而又把我们变成局外人。拍照把经验本身变成一种观看方式,最后我们经历一件事,就等于为这种经历拍摄一张照片。最后我们关注什么,就去拍摄什么。中产阶级对于贫穷和爱都充满了好感——平凡生活中的爱与自由,成为了一个历久不衰的主题。

我们成为掌镜者,我们去捕捉现实,为其赋予自己的理解,欺骗自己这就是真实,然后沉浸在他人创造并且控制的影像世界里,就这么茫然,幸福而焦虑地生活着。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它首先是一本摩托车自驾穿越美国中西部的游记。而内核,其实是作者对于现代科技理性的反思,对哲学二元论的反抗,以及对于良质(Quality)的追求。

改造摩托车是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行禅往往是思维上的活动。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其实就是作者想要提出一种应对现代科技社会的新价值观——将充满逻辑的理性和丰富的灵感创造力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创造出具有良质的产品。

不过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作者对于良质形而上的思考。那一部分因为出自于斐德洛之口,思维的跳跃性也很大。所以这篇读书笔记,会更加侧重触及了良质之后,对科技生活的改变。

Alec Soth的故事集

四月份进行的一个小项目,每天去固定欣赏一位摄影师的作品。Alec Soth是其中的第二位。比起一张一张单独的照片,最近我也开始想要根据一个主题去进行拍摄。Alec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灵感。

非常喜欢NIAGARA这一组。里面的瀑布与一些视觉符号,信笺,戒指,宾馆和情侣的穿插,让整组照片的情绪非常明显,也支撑起了一个丰富的故事。这种‘孤独’的情绪可以弥漫在任何一条线索里,无论情侣之间多么紧的拥抱,都让人感觉到一种疏离。所以什么才是爱情?

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1

上周和一个同事A一起去西雅图waterfront散步,聊起了what’s the one thing in your life的话题。

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有点不知所措。

很久以前,“体验”是我的one thing,大学期间尝试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毕业之后,生活轻松了不少,开始有点自己的时间和资金去学习一些东西。人一下子变得贪婪起来,又开始学习钢琴,买了新的相机,读艺术的书,学习认知心理学,健身,各个感兴趣的东西都想要尝试,想要以此补偿自己被应试教育压榨的童年。

在这个问题出现之前,我丝毫不怀疑自己会这样继续下去,也丝毫不怀疑自己会一直停留在初学者的阶段。每次一碗鸡汤砸来的时候,我会有这种专注于一件事,做到极致的紧张感。然而鸡汤的效用一旦过去,就又开始不断进入新的领域。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很诚实地给出了“我不知道”的答案。

跟着荒木经惟漫步东京

之前认识荒木经惟是因为他的情色作品,被绳缚的年轻女性,裸露的肉体,一些挑战大众接受尺度的内容。这几天在准备去东京的旅行,想着跟着荒木经惟的镜头来熟悉一下旅行目的地吧,于是翻开了《漫步东京》。读完了之后才发现,嗯,原来是一个内心戏繁多,天真又敏感的老头,总是在一些插科打诨之后突然冒出一些让人心中一惊的真理。比如“前方不远处耸立着的 六本木之丘 ,它应该是东京未来的墓碑吧,或可说是阳具;而东京这座都市正是存在于坟墓与阳具之间——我说笑的”;再比如:“城市仍必须保留些许乡村的要素,否则就只是个人工的主题乐园了”;“人生何必匆匆忙忙,我们就悠闲地走下去吧。”

【设计流程】从0到1建立设计流程

这一年都在尝试新产品的设计,也总结了一些流程上的规范。对于一个创业型团队来说,开发新产品是一个混乱的过程,往哪里走,怎么走,都是盲人摸象的过程。而我们设计师能够做的,大概就是在混乱中慢慢摸索出一套可以hold住全场的流程。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路作为种子,洒向整个团队。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创业公司如何建立产品流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提出的流程的适用范围比较窄。这次结合最近半年看的书,走的路决定再在此前流程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做一个更加全面的设计流程指南。权当参考,欢迎交流。


Proudly powered by Hexo and Theme by Hacker
© 2018 Ellen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