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n Design

成长中的设计师,希望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锻炼对于艺术、科技、设计的感知力。

现代阅读病

1

现在回想起来,读书最疯狂的时候,是11-17岁之间。那个时候,正处于对于外界充满好奇,学业尚不忙碌,也没有工作操心的阶段,碰上图书馆就在家门口,靠着几个寒暑假读了很多书,长了不少见识。现在一来自己的时间变少了,二来在少得可怜的时间里,又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来霸占心力,真的发现一年下来也没有读多少东西。或者说,有不少的阅读时光,可是都浪费在了朋友圈和instagram的流量里。

大部分现代人的阅读模式,正在演化。随着信息体量的增加,挖掘值得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困难。阅读门槛的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内容生产者的工作方向。《致low逼》一类的爆款占据了朋友圈的大篇幅,咪蒙一类人爆发式的崛起,并非偶然。

我管这个叫做‘现代阅读病’。病症非常明显,相信你也会有共鸣。其一,简单粗暴化的阅读:和自己的价值观越相符,话说得越直白,逻辑越单一,越看得下去;其二,重观点而轻事实:懒得去研究事情背后的真相,却勤于顺从thought leaders的观点。其三,过目即忘:看什么都没有长久的记忆,只是想在等公车挤地铁睡觉前让自己的眼睛不闲着。


2

即使患了现代阅读病。阅读的目的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非常清晰的。

一,了解身边正在发生什么。主要是信息获取,例如看新闻,刷刷社交网络,努力做一个不被时代和朋友圈抛弃的人。

二,学习知识。作为一个设计师,了解设计的各种规范和范式。超出职业的范畴,作为一个单纯的人,我想了解艺术、社会、心理,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

三,构建独立而开放的精神世界。

现在的我,回过头看十年前的自己,觉得当时的自己可以疯狂读书真好。未来的我,再看现在的自己,尚无需为父母操心,也无需为家庭负责,绝对也是最好的时光。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以及明白Life is short,才能以一种割裂过去的姿态去治疗这种阅读病。


3

任何系统都离不开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输入、处理和输出。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整理了一圈自己的阅读系统,并且给自己制定了一些新的玩法——希望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有疗效:)

控制信息源

首先是清理,我卸载了大部分单纯compete for attention的app。删除了所有观点性和活动类的公众号。以前觉得世界那么大,都想看看。后来越来越意识到注意力的宝贵,在有限的时间内,筛选出有质量的价值,又是多么困难。

接下来是增加有价值的内容。如果你还没有的话,可以注册一个RSS的订阅平台,把有价值的信息源加在上面。我的不多不少,总共有10个。以后这份清单可以继续变,但是10+-3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范围。just enough。

加强处理过程

处理过程说白了很简单,读完了,过一遍脑子。读与不读的区别,不在于这个动作的绝对状态,而在于这件事情的完成度:对于阅读内容的吸收。

对于我这样的懒人而言,最简单的就是:1-每阅读完一篇文章、章节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大意。 2-建立一个自己的素材库,记录下那些激发思考的内容和细节。今晚刚听完一个知乎Live:如何提升用户体验。里面大部分内容对于一个稍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算是比较寻常的。但非常触动我的一个细节是Elya的工作习惯:她会把每一个触动她的设计都记录下来——无论是一个大的功能,还是小的一个提醒——因为它们都会成为接下来设计的灵感。

对了,我用的笔记工具是One Note,强烈推荐。

建立输出系统

The best learning is teaching。建立新阅读模式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寻找一种合适的输出模式。以前我写知乎,但是慢慢发现知乎的局限性:内容往往会被问题限制。而且在第三方平台上写,总有一种担忧,就是内容的价值会因为平台的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所以我还是打算走上了写博客的老路。常常有写文章的冲动,但却缺乏长期写作的意志。这一次重新开始,我也比往常做了更多的准备。研究了若干个敬仰的blogger,并且给自己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为何而写,为谁而写,写什么内容。通过输出来整理输入内容,强化阅读效果,也希望能够得到(假想的)读者 的监督,哈哈~

Proudly powered by Hexo and Theme by Hacker
© 2018 Ellen Dong